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期刊导读

《毒理学》课程考核改革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30

课程考核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考核方式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其设计更是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因此,为了促进《毒理学》的教学效果,笔者改进了课程考核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本科学生共49名。

(2)课程考核组成。总成绩由课堂表现(10%)、平时测验(10%)、拓展阅读汇报(10%)、实验设计(10%)、实验总结报告(10%)、技能考核(10%)以及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成绩(40%)组成。

(3)评价。问卷调查与小组访谈相结合。问卷调查涉及问题。问题一:此课程考核方式的接受程度;问题二:可以更均衡且全面掌握基本知识;问题三:更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问题四:可以解脱繁重的期末考试压力;问题五:提高学习积极性;问题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问题七:体现综合素质。

(4)数据处理与分析。调查结果数据通过SPSS13.0进行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组访谈结果

通过班委及每个宿舍代表组成的小组访谈的结果,同学一致认为此种方式很好,比较综合,可以体现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2.2 问卷调查结果

发出49份问卷,回收46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3.88%,其中男同学16份,女同学30份。

2.2.1 学生对此课程考核改革的接受程度

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班接受调查的46人里共有32人(69.57%)喜欢此种考核方式,4人(8.69%)持无所谓态度,只有10人(21.74%)不喜欢此种考核方式。在接受调查的16名男生里共有13名(81.25%)男学生、30名女生里有19名(63.33%)女学生喜欢此种考核方式,男女生对此种考核方式的接受程度上虽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对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接受程度(人,%)注:Z=1.056P=0.291性别 喜欢 无所谓 不喜欢 合计 男 13(81.25) 0(0.00) 3(18.75) 16 女 19(63.33) 4(13.33) 7(23.33) 30 合计 32(69.57) 4(8.69) 10(21.74) 46

2.2.2 课程考核改革所达效果调查分析

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班共调查46人,27人(58.70%)认为此种考核模式可让他们对《毒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更均衡且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26人(56.52%)认为通过这样的考核模式,让他们比以往更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且更能体现他们的综合素质;25人(54.35%)认为这样考核模式,可使他们摆脱繁重的期末考试压力且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所有这些效果程度的调查中,男女生的认同意见虽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考核改革所达效果评价(人,%)注:各效果男生与女生比较,P>0.05。效果 同意 一般 不同意 男 女 总 男 女 总 男 女 总 全面掌握知识 12(75.0) 15(50.0) 27(58.7) 3(18.8) 14(46.7) 17(37.0) 1(6.2) 1(3.3) 2(4.4) 注重平时积累 10(62.5) 16(53.3) 26(56.5) 5(31.2) 13(43.3) 18(39.1) 1(6.2) 1(3.3) 2(4.4) 缓解期末考核压力 11(68.8) 14(46.7) 25(54.4) 1(6.2) 12(40.0) 13(28.3) 4(25.0) 4(13.3) 8(17.4) 提高积极性 8(50.0) 17(56.7) 25(54.4) 6(37.5) 12(40.0) 18(39.1) 2(12.5) 1(3.3) 3(6.5) 提高主动性 10(62.5) 17(56.7) 27(58.7) 5(31.2) 12(40.0) 17(37.0) 1(6.2) 1(3.3) 2(4.4) 体现综合素质 10(62.5) 16(53.3) 26(56.5) 5(31.2) 11(36.7) 16(34.8) 1(6.2) 3(10.0) 4(8.7)

3 讨论

在各高校,现有的考核方式基本上存在着以下问题[3]:(1)重知识考查轻能力测试。高校课程的考核内容大多是教材知识的再现,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个人特长、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查普遍不足。(2)考核的方式单一死板,基本都是以书本知识为核心,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3)考试时间单一,基本都是期末考试,不能合理考查学生平时知识的掌握情况。(4)考试范围局限于书本,考核内容的结构不合理。这对学生平时学习带来了负面的导向作用,造成学生毫无求知兴趣、阅读范围狭小、知识覆盖面狭窄。(5)考核的题型客观性试题比例大,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少,导致在检验学生知识结构整体性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越来越偏离了科学评价的本质,不利于人才的发展和培养。(6)重知识细节考核,轻综合能力培养,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7)考试后知识的遗忘速度快,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太死板,难以与实际结合。因此,原有的考核方式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只是为了期末考试而学习,一学期的成果只看学期末最后的突击。这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与创造性,难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真正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更谈不上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形成[4]。

上一篇:童友之:2009年的星湖街还不会堵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