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期刊导读

医学院校药理学五体同向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探索

来源: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0

一 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药理学是一门探究药物与机体二者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互相连结的关键学科。作为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疾病、恰当使用药品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依据。对于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药理学至关重要。然而,药理学因其知识点多、内容繁杂、信息量大易混,学生普遍反映枯燥、难记。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掌握主动权,一味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过多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知识的求知欲,加之教师的讲解过于刻板而不生动,内容单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上课热情不高,极易走神,最终导致药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2]。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药理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药理学的发展亦日新月异,每年都会有大量新药投入临床使用,因此只有扎实掌握每类药物的基本理论知识,才能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也才能适应未来临床用药的不断变化。为此,我们构建了“五体同向”教学模式,以期改变传统单一讲授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升医学生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同时,该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内化、讨论过渡到案例、实践,最终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实现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有效衔接,促使药理学学科建设和社会人才需求相一致,为专业人才更好地贡献和服务社会奠定牢固的根基。

通过问卷星平台调研我校医学本科生(16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及17级护理学专业)关于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收到的776份调查问卷中,我们深入剖析,发现我校医学生在学习药理学课程时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 传统讲授教学依然盛行,学生在被动接受中丧失探究热情

关于学生最喜欢的授课方式:有367人(47.3%)接受“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为辅”的授课方式,有350人(45.1%)接受“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同时仅有59人(7.6%)接受“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授课方式,这从侧面反映出被动学习一直是我校学生易于接受的,大多数本科生尚缺乏上课积极讨论、自主分组讨论学习的能力。

(二) 学生停留在复制记忆,对学科知识内化程度低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关于自己真实的上课状态这一问题,776人中有228人(29.4%)认为自己“很想听,但是听不懂”,有257人(33.1%)认为“能听懂,但老师说得不生动,没兴趣”,仅有266人(34.3%)认为“很不错,每次下课都感觉收获良好”,另有25人认为“很不错,每次下课都感觉收获良好”。这些数据提示我们,①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参差不齐,1/3学生课堂效率低,知识不能内化;②大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能听懂能记忆层面,很大程度是为了应付考试,其真正将知识内化成自己可以运用实践的能力欠佳;③药理学教学仍有很大不足,教师需要改变自身及教学模式,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 大多数学生注重教师授课方法,教师有待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

通过调研上课过程中学生注重的多项教学因素,我们发现,632人选择“注重教师的授课方法”,582人选择“注重教师授课内容”,483人选择“注重交流方式”,462人选择“注重语言”,该结果进一步提示,授课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逐步改变单一的讲授法(大多数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照本宣科,“填鸭式”讲授,学生针对重点不经思考、死记硬背),让教学模式多姿多彩,授课内容丰富有趣,除了能提高学生汲取知识的兴趣,更多还应锻炼学生运用及创造知识的能力。

二 “五体同向”教学模式

“五体同向”教学模式是基于目前先进教育理念并结合本校医学生教学实际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图1),本设计以讲授法为本体(整体把握),启发式教学为思体(内化创新),生生、师生交互讨论为分体(发散思维),情景演绎教学和案例教学法为源体(源于实践),以网络平台软件为多媒体(巩固提升),这五个方面交融在一起,以学生为主导,变被动为主动,协同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完成学生从复制记忆知识到实践应用创新的过渡,最终提高药理学课堂教学质量,并为药理学优质课程建设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