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毒理学是现代医学和药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1〕。由于其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学习效果不佳〔2〕。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目前毒理学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毒理学不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也很强。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实验内容是该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课教学则是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3〕。自2010年以来,大理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3次重大调整,分别是2010年、2014年和2017年,每次调整都涉及“毒理学基础”的学时及学分改变,给教学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4-5〕,教学团队在学院有限的实验条件下,采取积极调整实验项目,不断构建和拓宽实践教学平台,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并用,逐步改变以往的成绩考核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来提高毒理学的总体教学水平〔6〕。
1 增加并调整毒理学实验项目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学时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相对于2010版而言,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都大幅度缩减,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缩减教学内容时,我们保留了动物实验内容,将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讨论课内容调整到相关选修课中去,必修课与选修课搭配,使毒理学课程体系更完善。同时,教学团队利用学校开放实验室项目和大学生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毒理学实验机会。自2010年以来,教学团队教师已申报的开放实验室项目逐年增多,为培养学生扎实的预防医学基础理论提供了条件。具体数据见图1。
图1 2011—2017年各年毒理学实验项目占总项目的比例
其次,还利用大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在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中开展洱海生态毒理实验,即对洱海海西流域中双酚A(BPA)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浮萍生态毒性研究。研究发现,洱海海西监测水域中的双酚A浓度为0.10~0.24 ng∕mL(最新的日本饮用水标准中规定:双酚A限值100 ng∕mL),对浮萍的抑制率在11.27%~74.58%,对浮萍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BPA对浮萍的毒性作用(叶片数)0.00 0.10 0.13 0.15 0.16 0.19 0.22 0.24 38 41 42 42 52 47 46 48 14 8 9 5 5 1 1 7 1 0 30 23 28 19 20 23 25 17 29 23 14 15 16 15 15 18 11.28 74.58 20.38 26.29 11.27 14.72 17.59
该实验虽属于环境生态毒理学范畴,但与公共卫生联系紧密,且所用仪器设备是学院现成的,不需要实验动物,既降低了教学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被实验动物咬伤,为害怕小鼠的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另外,还为学生提供了水样采集的机会。
2 构建和拓宽教学平台
从2011年起,积极组织教学团队编写网络教学材料,包括各章节大纲、重难知识点以及课后复习题,并对课程中相对简单的内容及各论部分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在教务处网站利用Blackboard软件开展网络教学),弥补课时缩减带来的课程结构的缺失,让学生明白该门课程的重难点,清楚考试方向。同时,还进行了2010—2014级“毒理学基础”期末试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客观题得分较高,学习效果虽有一定提高,但在预防医学专业与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之间有差异,这与学生的基础学习有密切联系,提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所区别(该分析结果论文已投《教育现代化》杂志,于2018年2月发表)。
3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
从2009级预防医学专业开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讲授、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对实验动物的种类、性别辨认,正确的抓拿与固定,各种染毒途径的操作,采血及其他生物材料采集等内容,采取传统讲授与视频相结合,先讲授,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随后看操作规范正确、要点突出的视频,通过静动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对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LD50)、精子畸形实验、骨髓微核实验,教师利用PPT将文字、图片及短视频结合,让学生了解经典毒理学实验的内容和方法〔8〕,进一步理解毒理学的重要性。课后,教师建立QQ群、微信群,让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不中断,形成一种正刺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将二维码技术应用到学生的课后复习中,通过二维码答题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